常规农业:
常规农业的主要的发展方向,强调可持续发展,构建高效生态的农业发展模式。在加强农业生态系统治理和回复的同时,深化产业的结构调整、推进农业科技的创新,着力提高资源、环境、生态等自然禀赋的利用率。在保持自然资源平衡的同时,要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并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首先,要根据区域自然条件和资源、环境与生态禀赋,灵活选择农业种养结构,构成复合生态系统模式,以利于物质和能量的多层次利用,提高空间和光能利用率,增加生物质产量。复合生态系统中的物种多样性可提高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的效率,从而充分利用有机剩余物,增加养殖业的饲料和种植业的肥料来源,减少化学肥料的施用;可为有害生物防控提供天然条件,从而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量。
其次,资源、环境、生态等自然禀赋质量低下是当前农业的普遍问题,生态转型要求整个农业生产系统必须具备很强的自净能力,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减轻生产活动对自然禀赋的干扰。同时,注重用生态的方法恢复和提高自然禀赋的质量,减少化肥和农药的用量,有效控制资源破坏、环境污染、生态衰退,使农业与农村自然系统持续得到改善,增强发展后劲。例如,发展中国特色的现代生态农业典型模式“中医农业”,用中草药制剂投入品减少化学农药、化学肥料、化学饲料添加剂以及各种抗生素、激素的不利影响,促进动植物健康生长、实施病虫害绿色防控。
第三,农业是涵盖农、林、牧、渔等种养业在内的综合经营体系,要注重发挥农业系统的整体功能,这是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的重要前提。因此,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进行合适的种养业与大生态系统的耦合搭配,瞄准最高的整体产出水平。生态转型的目标是实现现代生态农业,与传统生态农业不同,现代生态农业强调的是适度规模化的种养业组合,能够充分发挥整体农业生态功能,以实现最佳的产出效益。
生态农业:
既要着重发展农业,而且还要加大力度对生态环境的加以保护措施,建立激励机制,引导经营者的行为。此外,还要通过相应的法规体系建立相应的约束机制,规范经营者的行为。在保证提高农业资源、环境和生态方面的违法行为处罚力度的同时,要依据自然禀赋的市场供求和稀缺的程度、损害的成本、修复的效益,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还要运用市场经济,吸引社会上愿意投资的,推行第三方治理。
现代化的科学技术。现代生态农业的核心支撑是现代科技,既要充分挖掘传统生态农业技术精髓,又要与现代农业技术进行对接集成。传统生态农业重视资源、环境与生态的内在规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缺点是效率低,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现代高效生态农业要在挖掘传统生态农业技术精髓的基础上,采用农业高新技术弥补其缺陷。然而,对于传统生态农业技术也并不是简单的拿来,而是根据不同类型对接新的需求进行集成创新,然后再与现代科技进行二次创新。因此,要加大国家科技计划对农业资源、环境和生态研究领域的支持,加快关键技术研发。
规模化的运营模式。现代生态农业不同于传统生态农业,需要适度规模经营促进专业化生产、集约化投入和商品化产出,不断降低单位面积生产成本,不断提高经营主体的效益总量。同时,农业生态系统各子系统间的高效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也必须建立在一定规模之上。此外,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业生态大系统和具有一定规模的各子系统,才能有效抵御大的自然灾害。当前,鉴于农村土地闲置或利用不充分现象日益显著,经营适度规模的生态农业已经具备了基本条件。因此,要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多维高效生态循环农业领域的技能,同时健全服务体系,提供从事现代生态农业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生产和市场保障。要在构建各级农业资源、环境和生态领域的科技创新平台的基础上,优化科技创新条件,形成与研究任务、产业发展相配套的格局,加强重大成果和关键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生态保育型农业的人才培养与教育培训。
集菌种研发,菌包加工生产、栽培,销售与一体的现代化农产品企业,严格把控食品安全质量,杜绝使用农药,打造原生态有机种植,让老百姓放心吃的绿色健康食品!
云南省腾冲市曲石镇高黎贡山食用菌基地
0875-5871177
374291@qq.com